为鼓励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2025年4月,地理与规划学院开展系列示范课活动。姚志强、荣慧芳和王文琴三位老师分别在“数字地形测量学”、“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和“房地产经纪”三门课程教学中充分展现了卓越的教学风采与专业素养,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为全院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示范案例。
姚志强老师在“数字地形测量学”示范课中,采用"温故-诊断-精讲"三段式教学法:首先通过结构化复习精准回顾GNSS RTK操作要点,并巧妙运用"错题重现"策略强化易错环节;随后采用即时性课堂测验结合可视化数据分析,实现学情精准把脉;在新课讲授环节,围绕国家平面控制网的生成展开讲解,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这种递进式教学设计既夯实了实践技能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和空间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了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荣慧芳老师的《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示范课精彩呈现了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实践。课程以行业前沿案例为引领,通过"技术解析-软件实操-设计推演"的教学链条,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创新运用"任务驱动+分组协作"的互动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注重技术逻辑与规划思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运用Photoshop等工具解决复杂规划问题的综合素养,为培养新时代数字规划人才提供了优质范本,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王文琴老师的《房地产经纪》示范课展现了卓越的教学艺术与专业智慧。课程创新性地构建了"思政引领-案例驱动-实战演练"三维教学模式:在思政融入方面通过法律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责任感。采用“讲授+案例”的混合模式,尤其是展示真实合同环节,生动直观,学生互动性高。案例教学贴近实际,选取真实纠纷案例强化知识应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学习效率。教学组织方面,流程设计清晰,从概念到案例层层递进,学生主体性突出,互动充分。研讨环节围绕合同条款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展开,学生积极提出想法,教师结合《民法典》深化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显著。通过本次课成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契约精神和实务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价值。

本次示范课活动成效显著,在全院范围内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现了多方位的育人成效:学生在名师示范引领下,通过直观的课堂展示,真切感受了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学院新进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他们以虚心好学的态度,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并主动与授课教师及其他观摩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学习借鉴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还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学院教学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则通过此次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建设,彰显了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活动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推进教学示范常态化,助力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供稿:刘怀庆/编辑:王雷/审核: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