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 育人理念,地理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在学院领导班子及专业教师团队的统筹支持下,充分依托城乡规划虚拟教研室项目资源优势,以专业课程《园林工程》为实践载体,深度融合《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要点,组织2022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园艺爱好者协会开展博文园景观设计与改造施工活动,成功建成集教学、实践、育人于一体的园林工程实训基地。


在景观设计环节,《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课程负责人纪凯婷牵头组建专项设计小组,带领学生围绕博文园现有场地条件,从植物品种筛选、群落搭配、季相景观营造,到园路设计、功能分区布局、景观节点设计等方面开展系统性方案设计,既强化了学生对植物学理论与景观设计规范的理解,也培养了其空间规划与创新设计能力。进入施工阶段,《园林工程》课程主讲教师王滕全程驻场指导,结合设计方案细化施工流程,带领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种植、园路铺设等实操环节,将课堂上的工程原理、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与工程管理意识。
此次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池州天堂湖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公司为项目提供了施工材料、技术咨询等保障;同时,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园林系王超杰、聂斌等专业教师携学生参与技术指导,为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校企、校际多方协同合作,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也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搭建了“校—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
园林工程实训基地的建成,既是地理与规划学院推动虚拟教研室项目实践落地的重要成果,也进一步丰富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内涵:一方面,基地成为专业课程的“户外课堂”,为后续《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提供稳定实践场所,助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不仅优化了校园景观环境,更实现了“以实践促教学、以教学育人才”的目标,是学院探索“课程—实践—育人”深度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
(供稿:王滕/编辑:王雷/审核:张乐勤)